今年的女性影展酷兒經典片《奧利薇亞 Olivia》,講述女子寄宿學校裡的明爭暗鬥、女人們鮮明的情慾愛妒、師生戀色彩──幾乎是對1950法國當代的社會氛圍的挑釁──上映命運重重坎坷,絕對是意料中事。
學生、老師之間的多方對峙,不時擦撞出奇異的火花。每段對話、眼神交會、肢體動作,都暗藏許些曖昧幽微的情愫。
翻開一九五〇年代影史,在大多數的理論書與電影課程中會聊到法國新浪潮的楚浮、高達或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羅塞里尼、費里尼(後者才剛在金馬經典影展落幕)等人。至今仍然成立的導演論,清一色的男性導演,我們可想而知,如〈奧利薇亞〉(1951)這種陰性視角為主、充滿女性情愫的電影並不多。在女影手冊的文案如此描述導演杰奎琳・奥德里(Jacqueline Audry):「首位於二戰後法國獲得票房成功的女導演之一,擅長文學改編電影,題材不時觸及情慾逾越與性別顛覆,挑戰當時社會風氣而遭禁。」說是挑戰或許還太過保守。校園(看似必須純潔高尚,以養出「嫁給高階級男性的優雅女性」所誕生的女子寄宿學校)裡的明爭暗鬥、女人們鮮明的情慾愛妒、師生戀色彩,幾乎是在對當代的社會氛圍做出挑釁。上映命運重重坎坷,絕對是意料中的事。
這所學校有兩位女校長茱麗與卡拉,學生自動分成兩派陣營暗流聚集。主角奧利薇亞是篇幅較多的要角,自然也陷入了情愛關係的漩渦之中。但電影中塑造的遠遠不只是這樣,在許多畫面裡我們都能看見:學生與學生,學生與老師,老師與老師之間有周旋,對峙,也時不時擦撞出奇異的火花。而每段對話、眼神交會、肢體動作,都似乎在日常中暗藏許些曖昧幽微的情愫。僅管整個寄宿學校其實是個非常菁英主義、嚴謹而華麗的場域,但其展露情感的真誠仍讓人感到驚艷,也能夠在許多場景的編排與細節上看出Jacqueline Audry的用心。
七十年後的現今,這個社會似乎寬容了一些。我們能夠平心的討論更多議題,在女性影展的大螢幕上觀賞〈奧利薇亞〉的修復版本,但也仍有許多目標仍需要繼續前進。以當代視角來看,這部片其實沒有太多情慾踰越的灸熱鏡頭,但它仍然會挑動著觀者的神經,隨著螢幕裡的角色起伏——而演員們的演技與肢體張力(演員Edwige Feuillère還以此角色獲得英國影劇學院外語片最佳女主角的提名)更是這部電影生猛而深刻的亮點之一。
某方面而言,如果要把〈奧利薇亞〉的人物關係鉅細靡遺地列出來的話,說不定會被戲稱為 #貴圈真亂。單純以自身的感想來說,這部電影當然有其精彩與細膩的亮點(也有非常可愛的五〇年代少女們的校園日常),以及少許我認為還能在邏輯鋪陳或剪輯上稍作補強的地方。但無論如何,我認為〈奧利薇亞〉都是一部非常值得進戲院觀賞的電影。因此先不在此文劇透任何重要情節,只分享以下兩句我自己印象深刻的對白。儘管時空大相徑庭,但它著實讓我想起邱妙津在《日記》(印刻出版,2007)中的呢喃,以及其背後的苦痛與深愛。
「當然,最完美的人就是妳了。可是我不需要妳這麼完美,這點妳也很明白。」
「我這輩子都在為同一件事掙扎,而我也一直都能戰勝,也為此感到驕傲。可是現在我卻覺得,要是輸了,會不會對大家都比較好。」
每個時代的奧利薇亞們都還在這條路上反覆辯證,受傷,經歷著各種關於愛與「不愛」的焰火與荊棘。也許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,也許沒有。
但其實沒有關係,一切終究會有其意義。
2020臺灣國際女性影展
《奧莉薇亞Oliva》
杰奎琳・奧德里|Jacqueline AUDRY|1951|法國|Fiction|黑白|96分鐘|法語|DCP|普G
★ 1952 英國影藝學院外語片最佳女主角提名
改編自英國女作家多蘿西・布西(Dorothy Bussy)半自傳同名小說,背景設於19世紀末的巴黎近郊女子寄宿學校。校內學生以兩位女校長為首分成兩派,彼此互相擁戴又爭風吃醋,處處是呼之欲出的曖昧情愫。新生奧利薇亞才剛踏入校園,便捲入兩方又愛又妒的漩渦之中。深具爭議性的內容導致最初上映命運坎坷,過了將近70年後的今天才以數位修復版本浩蕩重返大銀幕。
播映日期 | 播映時間 | 放映地點 |
10/17 (六) | 21:40 | 光點華山1廳 |
10/20 (二) | 19:10 | 光點華山1廳 |
10/24 (六) | 14:40 | 光點華山2廳 |
留言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