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對濡沫的泡泡們介紹這部大約半小時的影片,因為Erika的這段故事非常特別,她有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,獨特的身分與認同,要如何簡單地介紹呢?這讓我遲疑。

因為這不是一部電影,而是紀錄片。即使看完了紀錄片,我仍不敢說我認識、了解、知道了Erika的游移過程,我也一直在聯想這部片與我的關聯……。

卯米, 濡沫團隊成員
圖片來源:臺灣國際女性影展《游移之身Moving In Between》劇照

圖片來源:臺灣國際女性影展《游移之身Moving In Between》劇照

本片記錄Erika逐步打造理想身體,直至完成性別重置手術、移居日本的生命旅程。藉由Erika在日本與臺灣、男性與女性身分之間的流動與安頓,映照出跨性別在社會體制中游移碰撞的獨特軌跡,並透過Erika姊姊的視角呈現家人面對衝擊的心路歷程。

──引自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官網《游移之身 Moving In Between》介紹

在濡沫生態域打滾的泡泡們,對意識到自己或他人的獨特性應該不陌生,有時候是因「相對於主流」而顯得獨特,於是非自願地被分類、被誤讀,我們在許多時刻都可能是「非主流」的,並被一些難靠一人之力鬆動的因素所困;許多人不得不經歷漫長又曲折的奔走、逡巡,緩慢地確認自我的可貴,才得以找到安身或戰鬥的位置,對我而言,成就自我是無終點的遷徙。

Erika為了成就理想的身體與生活方式,離開原生地台灣,飛到東京工作,她曾說:「Erika是在日本出生的日本人,在有遠慮(えんりょ)文化的城市行走,比起台灣會稍加自在。原以為能較為自在地以女性的身分生活下去,生涯規劃卻因家人生病而泡湯,為了工作、居留、社交、換證所做的努力,以及在日本好不容易克服的困難大山,都因台日往返而擱置,甚至要打掉重來;回到台灣的Erika,不只面臨身體進度被延宕的焦慮,還有家人的不諒解、求職生存、文化差異、重建交友圈的難題。

要怎麼認識與面對他人的不同呢?我以前常常以為,讓人們聚合在一起的,是同志的「同」性,但我想,與主角Erika同樣作為「女性」或「性少數」這個理由,並不足以解釋我與這部影片的連結;將我和它連結在一起的,可能還有「差異」,因為生命中無數的差異,所以讓人欲望傾聽和了解,Erika在性別與台日之間移動的軌跡,這也是我為什麼推薦泡泡們進影院看這部紀錄片。

靠著眼見、聽說,或撫觸各種跡象,是了解他人故事的初步,許多細微的經驗、感官的流變卻不能輕易表達出來,或許可以嘗試想像、嘗試同理,或者聽取旁人的代言與分享,若有人願意現身述說親身的經驗,這是非常可貴的事情。或許有人認為,游移之身拍得過於平淡,並未呈現出太多跨性別者的痛苦與衝突,整部片沒有戲劇性的高潮與爆點,有人在網路上評論「題材很好」、「Trans+Lez的故事,拍出來的感覺卻有些太雲淡風輕了」,或許也會有人會對這部紀錄片的結尾感到失落,並期望能看到Erika與家人和解、共桌吃飯的溫馨大團圓畫面,也或許有人會問,為何沒看到性少數鮮血淋漓的疾呼、或是幽深赤裸的情緒張力?每位觀眾的期待都不一樣,這些期待映照著自身的想望或缺憾,但紀錄片有別於娛樂片,《游移之身》也不是警世宣言,它沒有要指導任何人往任何地方去,Erika的移動,就是在被動的回應與主動的開拓之間,往復織就日常。

圖片來源:臺灣國際女性影展《游移之身Moving In Between》劇照

圖片來源:臺灣國際女性影展《游移之身Moving In Between》劇照

除了Erika的生命軌跡,這部片畫面的游移與抽取也值得注意,蔡佳璇導演呈現這些重要片刻的方式,彷彿穿針引線,替未知的觀者們與受訪者/被攝者搭橋,建立一種「非突擊拉近」的對話可能,這樣的紀錄需要足夠的信任以及協商。導演曾在訪談中提到,自己在拍片時,也會有意識地找出自己的觀點,用其他的方式了解整件事情的全貌。從2018年的蔡佳璇在臉書上傳的十一分鐘短片《游移之身:東京│台北》也可以看出整部片的生長痕,比較前後兩部作品的畫面和語句,在枝杈處猜測更迭與浮動的意圖,都帶給我微妙的樂趣,我傾向更謙遜地去想像這份苦心,讓最終呈現在影展的這部《游移之身》,表現了跨性別不只有辛苦、悽慘的一面,也有幸福與喜樂的一面。在某些時候,性少數的故事被標籤化、類型化,有距離的觀看他人的悲慘痛苦,或僅僅肯認先抑後揚的成功敘事,或多或少帶來誤解的危機,浪漫的錯認有可能增加他人生存的成本。我認為這部片的風格反而提醒了觀眾「全貌」的不存在與必要的隱掩,許多片段中的情感流露,既平實又細膩,不說話或不露面的地方,藏有深邃的情緒。

全片最讓我銘記於心的一段,Erika在動完性別還原手術後,坐臥在家中的沙發上,忍著手術後的痛,看起來像是全身癱軟無力,又像是疼痛如坐針氈。畫面從她躺著叫喊「痛死我了」,再看到她靜靜的坐在那裡忍受痛苦,接著又換到Erika拉著女友的手,輕鬆地笑著說:「如果以後你的另一半是跨拉的話,不要強迫她做手術真的。」女友說:「我沒有強迫你喔!我真的沒有強迫過你喔」,鏡頭後的導演大笑說:「馬上澄清!」女友呵護地搓揉著Erika的手,在術後不適的談笑之間,有細微的歉意、無奈與哀怨,也有無以言喻的親暱、了解與體貼。

我想,紀錄片導演不只是權力的操運者,拍攝也不只為了說一個「題材」特別的好故事,從Erika、Erika姐姐在片中的自述,可知道她們願意參與這部影片的原因,其中一部分帶有對社群的祝福。因此,那些跟隨進病床的鏡頭、手術室前後的私密表情、疼痛的被發現/被捕捉、日常揭露的笑語、回應他人問題時的幽默,都是在用生活、生命在釋出所能,讓或同或異的人們有機會看見Erika努力漂泊、努力跨越巨人的高牆的模樣。不論是紀錄片團隊在記錄當下的合作與陪伴、主角生命與個人粉專的持續分享展演,或者影片播映後觀者的版本詮釋,都是不同的生命主體們、不同的概念,因這部紀錄片而匯聚、碰撞,這份面對游移的勇氣,或許也會在更多人的身體裡滾滾流衍。


2020臺灣國際女性影展
《游移之身 Moving In Between》

蔡佳璇|Chia-Hsuan Tsai|2019|臺灣|紀錄片|彩色|32分鐘|國語、日語|DCP

★ 2019 新北市紀錄片獎第二名

本片記錄Erika逐步打造理想身體,直至完成性別重置手術、移居日本的生命旅程。藉由Erika在日本與臺灣、男性與女性身分之間的流動與安頓,映照出跨性別在社會體制中游移碰撞的獨特軌跡,並透過Erika姊姊的視角呈現家人面對衝擊的心路歷程。

第27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|2020.10.16 – 10.25
票券全面熱售中:http://bit.ly/WMW_TICKE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