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滿阿拉伯風情的哈利利市集

哈利利市集從十四世紀末便存在且延續至今的傳統市集,市集裡有許多小巷縱橫交錯迷宮一般,賣著各種寶石、骨董、擺飾、香水瓶、水菸、頭巾、埃及傳統長袍(Jellabiya,ガラビア,或讀galabeya,ガラベーヤ),相當富有阿拉伯風情,令人看得目不暇給。雖然是傳統市集,但今日似乎大部分客戶都是觀光客了,這邊的商家也早已習慣且懂得用各種語言向客戶打招呼。我和M踏入市集,每經過一間店,便免不了一大堆商家(因為我們是亞洲臉孔)用中文或日文出聲對我們招攬:「尼、豪!コンニチハ!都來看看!見るだけ見るだけ!ヤスクシマス!」而當我只是站在店門口想仔細觀賞琳瑯滿目的商品時,店員就會跑來把我拉入店內,然後問我想找什麼想要什麼,甚至把我拉到別家店去,拿出一堆商品擺在我眼前。幾次過後我都不敢駐足了,只能飛快看過一間又一間的店家,實在可惜。我衷心希望他們可以不要這麼雞婆,或許我還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真的想要的東西而願意花更多錢買,然而他們就是如此做生意的。

他們會如此熱心招客當然是有原因的,因為我們就是一臉觀光客,而在他們的觀念裡,觀光客=有錢人=揩油對象,這點在今後的旅程不斷被證實。也正因如此,當你對某件商品展現興趣,問店家價錢時,店家開出的價錢往往會出你意表,讓你瞠目結舌。但瞠目結舌就輸了(是的我輸了好幾次)(我事前就從旅遊書上得知他們會漫天喊價,但誇張的程度還是讓我瞠目結舌)。你必須講價,最起碼砍到半價或三分之一,有時還必須表現出若不降價就不買的決心。比如一開始店家開價1200埃鎊,可能實際上商品價值只有300~500左右,你必須開得比這價格還低,比如100,然後慢慢往上加,店家也會從1200慢慢往下減,最後達到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價格。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價格開得不夠低,很可能最後的成交價也會過高(我就有慘痛的經驗)。這對生活在日本或台灣這種基本上不用講價的國家的人而言,實在是相當難以習慣。

看這個廣告就知道他們主打觀光客

附帶一提,這邊買東西可以選擇付埃鎊或美金,且付美金商家似乎還比較開心,原因在於埃鎊近年有過一次大貶值,而這也是我在到埃及之前把埃及物價估得太低(實際上沒那麼低)的原因。由於我在到埃及之前對埃及物價的了解,基本上來自於《地球の歩き方》,但手邊的《地球の歩き方》是2015年版,在那之後埃及篇便沒再出新版。然而2010年阿拉伯之春引發2011年埃及革命,當時已在位30年的獨裁總統最後因革命下台。革命也導致觀光客與觀光收入銳減。革命後人民選出兩任總統都做不久便下台了,動盪持續了好一段時間,才終於在2014年,現任總統當選並延續政權至今。2016年,埃及政府宣布改變匯率制度,從以往與美金進行固定匯率改為浮動匯率制,埃鎊幣值因此一口氣貶到一半以下。2015年版《地球の歩き方》上寫1埃鎊約等於15日幣,但我們出發時(2018年12月)1埃鎊只有大約6.7日幣。幣值大貶理所當然地導致物價暴漲,因此我們到埃及後實際看到的物價,比起2015年版《地球の歩き方》大抵都貴到兩倍以上(很難想像當地人是如何生活的,如果額面收入沒有因此翻倍的話)。也因為埃鎊幣值不穩定,店家收到幣值相對穩定的美金都會比較開心。

夜晚的哈利利市集別有一般風情

M在哈利利市集買了一些擺飾和香水瓶,我則買了兩件埃及傳統長袍、一件穆斯林女性長袍(Abaya,アバヤ)、一組兩件式穆斯林頭巾。我對穆斯林女性的穿著頗有興趣,因此查了一些資料。眾所皆知,穆斯林女性外出時必須遮蔽頭髮並避免露出太多皮膚,但較少人知道穆斯林女性的穿著也有許多種。有僅遮住頭髮耳朵可以露臉的頭巾(hijab,ヒジャブ),有把臉遮住僅露出眼睛的面紗(niqab,ニカブ),也有連眼睛都遮住(眼睛部分的布料以網狀薄紗製成,因此穿著時仍可維持視線)的全蒙面式罩袍(burqa,ブルカ)。在當今伊斯蘭國家最為主流的穿著是頭巾,在埃及街上大部分女性都是穿戴頭巾,偶爾會看到穿戴面紗的,至於全蒙面式罩袍則是幾乎沒看到。而頭巾也分好幾種,最常見的其實就只是一塊長方形的布料(可能有各種材質、顏色、設計紋路,這是穆斯林女性的時尚),圍在頭上時需要用到大頭針或別針。另外有一種兩件式的頭巾,名為al-Amira,一件是用來包住頭髮,另一件披在上面垂到肩膀,兩件可以是相同顏色也可以是不同顏色,顏色搭配也是一種時尚。關於兩件式的頭巾可以參考這個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9P1tlHCcVY。各種頭巾的穿戴方式和風格可以參考這個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LuaEt1hVmE。穆斯林女性其實因國家和文化不同,還有許多種類的穿著,就不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了。

五點半左右,我們叫了一輛計程車離開哈利利市集。大概時值下班尖峰時段,車子卡在路上動彈不得老半天,汽車喇叭聲此起彼落,汽油和廢氣的臭味薰得我頭暈腦脹。回到飯店房間後稍事休息,便下樓前往搭乘尼羅河遊船(嚮導已在飯店大廳等待)。尼羅河遊船是在出發前便透過網路預約的行程,內容就是搭船遊尼羅河、吃晚餐、看肚皮舞等表演。搭上接駁車時車上已有兩個年約二、三十幾歲的日本男性。雖然都是日本人,但M討厭男人,所以我們就沒跟他們說話。

搭乘遊船的碼頭

遊船上晚餐基本是採取自助餐形式(但飲料要另外付錢),開動不久後遊船便緩緩開始行駛,一邊看著尼羅河兩岸霓虹倒映在河面的旖旎風光一邊享用晚餐,實在相當浪漫享受。船上的服務員服務也還算周到,不過有一位服務員一開始問我主餐要選魚還是雞,我選了雞,但直到最後這個「主餐」都沒有出現,我詢問時他還一臉疑惑:「本來就沒有主餐啊,自助式餐點就是主餐」,實在是令人丈二金鋼摸不著腦袋。

遊船內部

肚皮舞是一種起源於中東,帶有濃厚阿拉伯風情的舞蹈,據說一千多年前就有了。20世紀後半,肚皮舞在美國也開始流行,時值女性自覺與解放的時代,西方女性在肚皮舞中看見女性柔軟陰柔的魅力,舞者自信的舞姿恰與女性自覺的時代相符,由此肚皮舞在西方的流行便象徵著女性主義的抬頭。事實上遊船上的肚皮舞者舞姿的確相當豔麗迷人,我和M都不覺地看得入神。

除了肚皮舞外,尚有「蘇非旋舞」(tanoura,タンヌーラ)的表演。蘇非旋舞是起源於蘇非主義(伊斯蘭教派之一支,為一種神秘主義)的埃及傳統舞蹈,原本是一種祈禱與修行的儀式,藉由旋轉來達到陶醉狀態,以便在精神上接近真主。舞者多為男性,穿著色彩鮮艷的大圓裙,旋轉時圓裙也跟著上下移動旋轉,甚是好看。表演中他們還在圓裙上鑲了燈泡,燈一關,便見點點綠光飛舞流竄,其壯觀是文字難以形容的。

蘇非旋舞,影片太大上傳不了,只好傳照片

遊船有兩層樓,爬到二樓可以到外面觀看尼羅河風景。時值滿月,一輪明月高掛天空,映著尼羅河兩岸霓虹碩閃,相當美麗。二樓也有客座,無論肚皮舞或蘇非旋舞,舞者都是先在一樓表演完才上二樓再演一次的(伴奏的樂團也是如此),想必相當耗費體力,但二樓的表演依舊相當精彩(表演內容一二樓是一樣的)。

尼羅河旖旎風光

尼羅河風光

由於埃及是伊斯蘭國家,伊斯蘭有其自己的曆法,與我們所熟用的西曆是不一樣的。伊斯蘭曆以先知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至麥地那那一年(西元622年,又稱聖遷)為伊斯蘭曆元年,一年為354或355天,與西曆不同,有名的齋戒月便是伊斯蘭曆九月(Ramadan,ラマダーン),其對應西曆期間每年都不相同。且聖誕節本是基督宗教節日(伊斯蘭教雖也認為耶穌(爾撒)是真神派來的先知,但反對基督宗教提倡的三位一體,且認為耶穌帶來的經典受基督徒的篡改已經失真,故真神才要再派穆罕默德傳授《古蘭經》),因此我原本以為埃及並不會慶祝聖誕節。但畢竟埃及有其觀光立國的一面,觀光既是重要收入來源,自然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迎合觀光客,因此雖然當地人並不慶祝聖誕節,機場、飯店及許多觀光景點(包括這天所搭的遊船及其停靠的碼頭)仍有著聖誕節擺飾。

遊船在晚上十點靠岸,其後我們再次搭接駁車回到飯店,盥洗睡下,準備迎接隔天一早的金字塔之旅。